头部左侧文字
头部右侧文字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最新资讯 > 正文

花鼓戏算八字戏(花鼓戏算灵八字)

作者:admin日期:2024-01-09 08:55:05浏览:23分类:最新资讯

荆州的风俗习惯有哪些

1、石首勤俭民俗 湖北荆州石首人向来以勤劳节俭为荣, 素以“早起三日当一工”、“富日子当穷日子过”、“正三年,反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”等传统节俭谚语。

2、荆州人敬仰、崇拜关公,已成了延续千年的习俗。当年关羽出兵伐吴获胜归来,荆州军民在大北门外敲锣打鼓放鞭炮,夹道欢迎祝捷。而今,此街仍名为“得胜街”。

3、打弹尘、贴年画福字。除夕夜前要洗个热水澡。团年饭、团年饭菜之前,先要祭祖,盛了饭菜,斟了酒杯,象征性地让先人来享用。

4、而从结婚的典礼整体过程中,都要考虑遵守的基本习惯来看,喜礼的这个最俗气的风俗,反倒成为一种祝福的体现,也是让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的讨个彩头的风俗。

5、在荆州春天的节俗主要有:大年拜贺、闹元宵、龙抬头、社日、寒食、清明、立春、花朝、踏青等。荆州民间是最看重过年的,其习俗也多。民谚云:“过年为大”,“有三十过年,无三十也过年”,“叫花子也有三天年”。

荆州花鼓戏的发展简史

清道光年间,花鼓子从田园走出,成为初具戏剧形态的花鼓戏,谓之花鼓的“草台时期”。草台时期”的荆州花鼓戏剧目逐渐丰富起来。从“单篇戏”发展成“对子戏”和有小生、小旦、小丑的“三小戏”。

荆州花鼓戏演出活动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清道光年间,大体经历了尚未形成“剧”的“田园时期”、初具戏剧形态的“草台时期”、引入丝弦伴奏的“丝弦时期”、文革十年的“消退时期”、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的“鼎盛时期”。

荆州花鼓戏曾称沔阳花鼓戏,1954年定名为天沔花鼓戏,1981年改称荆州花鼓戏,形成于清道光年间,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[1] 。

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,它发源于荆楚大地,是在三棒鼓、踩高跷、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载歌载舞的乡土戏曲。

花鼓戏算不算五大戏剧?其他的了?

1、滑稽戏、婺剧、绍剧、徽剧、闽剧、莆仙戏、梨园戏、高甲戏、赣剧、采茶戏、汉剧、湘剧、祁剧、湖南花鼓戏、粤剧、潮剧、桂剧、彩调、壮剧、川剧、黔剧、滇剧、傣剧、藏剧、皮影戏等。

2、除五大剧种之外,较为流行的戏曲还有:昆曲、川剧、秦腔、湘剧、粤剧、花鼓戏、皮影戏等。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,不同地方的戏曲有其不同的特色和风格。

3、越调、河南曲剧、山东梆子、淮剧、沪剧、滑稽戏、婺剧、绍剧、徽剧、闽剧、莆仙戏、梨园戏、高甲戏、赣剧、采茶戏、汉剧、湘剧、祁剧、湖南花鼓戏、粤剧、潮剧、桂剧、彩调、壮剧、川剧、黔剧、滇剧、傣剧、藏剧、皮影戏等。

4、湖南花鼓戏不在于五大戏曲之列。五大戏曲有京剧(全国范围都有)、评剧(河北、东北地区为主)、豫剧(中原地区)、越剧(华东地区)、黄梅戏(安徽及周边地区)但凡大的剧种都有在全国观众范围广,优秀剧目多等特点。

5、汉剧、河北梆子、河南越调、河南坠子、湘剧、湖南花鼓戏等。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一般均表述依次为:京剧(有“国剧”之称 )、越剧(有“中国第二大剧种”、“第二国剧”之称 )、黄梅戏、评剧、豫剧。

6、粤剧、淮剧、川剧、秦腔、沪剧、晋剧、汉剧、河北梆子、河南越调、河南坠子、湘剧、湖南花鼓戏等。近半个世纪以来,流布最广泛,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,即京剧、评剧、豫剧、越剧、黄梅戏,被称为“五大剧种”。